麥寮煙霧中的獨立書店

  

鄉鎮:雲林縣麥寮鄉

嚮導:雲林縣麥仔簝文化協會

網站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ailiaoculture/

 

一、校外學習教室介紹

後六輕時代的文化渡口/麥仔簝「麥寮」 麥寮鄉昔日為洪雅族南社及貓兒干社的活動範圍,漢人最早的開發重心是海豐港,康熙年間該港已成為沿岸貿易門戶之一。麥仔簝榮光。海豐港在台灣府誌中稱為海防港,雍正八年( 西元1730年)陳、張、石三姓墾首向南社社番請墾麥寮;雍正九年(西元1732年)開為島內貿易之所 ,昔日港灣水深,商船每避風碇泊,早形成店肆;乾隆末年至嘉慶初年又有泉州人向南社社番請墾橋頭、沙崙後、施厝寮、雷厝、許厝等地。至乾隆中期新虎尾溪開河口時,被溪沖壞,街肆荒廢,商勢全移於西北麥寮。

當時麥寮因新虎尾溪之故,形成一麥津渡船頭,與大陸貿易之貨物皆由此船頭進出。因當時麥寮盛產大麥與小麥,農民為運輸方便,在船頭旁搭一寮仔,專門堆放成包的麥子,當時人稱此寮為「麥仔簝」。辛亥年時新虎尾溪暴漲改道,麥津渡船頭也因泥沙堆積而淤塞,後來的人就以麥仔簝代表全麥寮。之後,又衍申為麥簝街,最後改為麥寮。 麥寮鄉位於雲林縣的西北角,北倚彰化縣大城鄉,南臨為雲林縣台西鄉、東勢鄉及褒忠鄉為鄰;東鄰崙背鄉,西臨台灣海峽。

麥寮背山面海位於濁水溪與新虎尾溪之間,早期以農業跟漁業為主,後有工業進駐,人口約四萬六千人左右。 離鄉三十多年,重新親近土地的機會,也有機會再回探歷史與認識土地的過程中,有了再現「麥仔簝」時代榮光的企圖。

麥寮歷史:例如,拱範宮是座廟中廟,是運用奇特的工法打造而成,而除了海豐港,麥寮還曾存在另個港口 。另外,曾風靡全台,創造庶民娛樂王國的歌仔戲班拱樂社、首部以35釐米膠卷攝製的台語電影進而開啟台語片黃金時代的《薛平貴與王寶釧》,皆來自麥寮。

創立了麥仔簝文化協會 舉辦「麥寮尋根青年營隊」 培養年輕世代對故鄉的新想像 對於故鄉的歷史,我們充滿著探索及分享的熱情,這一切來自於我們的困惑,或許更恰當的說,是一種不甘心,我們覺得一般人對麥寮的印象為何僅有六輕?我們想打破這樣的刻板印象,也希望未來的年輕人對於麥寮有新的想像。 一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有限。於是乎,協會成立後最核心的一項工作,就是舉辦了「後六輕時代-麥寮尋根青年營隊」,帶領麥寮高中生在地方展開不不同主題,遍及文化、歷史、產業與生活的田野調查,「讓高中生去認識自己的故鄉,可以去思考在大學四年中該如何準備自己,想想可以為故鄉帶回來什麼」,她補充說,「時代背景的關係,以往地方資源不夠,僅有都會有打拼機會,長輩都希望晚輩有機會就到外地打拼,有朝一日功成名就返鄉,但現在的社會環境,城市不再是成功的保證,很多人也被迫要返鄉生活,我們希望他們能做好準備。」 「文化的部分有著多面向,不僅是古蹟保存,有可能包括人、食材、娛樂。

我們希望學生選擇各自有興趣的面向,有的會因為家庭背景,選擇相關的組別,例如,有同學爸爸在六輕上班,於是選擇了六輕組,想了解他的工作。」 因此營隊的招募對象都是鎖定高三學生,希望這些準外地遊子,能夠藉由活動去思考除了農業、漁業、六輕,麥寮還有什麼選擇?「六輕」與「選擇」是在談話中不時出現的字眼,在她眼裡,六輕的存在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,短時間內也不會從麥寮消失,但六輕不該是唯一選擇,透過營隊並非要找出解決之道,而是讓下一代更全面地瞭解六輕與地方的關係,在他們在下判斷前,能有充分的知識準備。 也深刻了解到,一次性的活動並不足以成事,因此,今年老早就開始籌備,希望文化的尋根可延續,成為常態性的活動,計畫把去年田野訪調的資料,交給今年的學員,找出可繼續挖掘、探索的部分,持續累積,提高田野調查的完整度;另一方面,今年活動天數將增加一天,給予所有參與者有更多時間可學習、討論。

 

二、校外學習歷程

1.校外學習歷程

在地環境小旅遊或各式議題,讓同學從自己生活中關心自己成長的土地。帶著學生參與各式生活議題,認識自己生活環境的每個角落,藉用這些學習,尋找學生未來在地發展的可能。

2加入此校外學習歷程的學生須具哪些特質或具備什麼樣的能力?

希望具備繪畫,攝影,紀錄,對環境生態有想法的同學們讓我來參加一場環境尖兵小旅遊吧!

4.加入此校外學習歷程的學生事前需要做哪些功課?

準備一個熱誠參與的心,來一起為麥寮創造一些可能

5.可接待高中生的時段?

07月

 

 《我的人生第一次環島》簡章

 我要贊助校外學習教室建置

 

© 2006-2024, 世界公民島 wisland.org

Comments or Suggestions? Need Help? Write to us: service@wisland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