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國的AI之路

德國藉大力推動科學理論及工業實踐的連結,締造多年在世界上引領風騷的工業版圖。如果說「智慧新加坡」作為一個國家的發展指標,那「自動化德國」同樣不遑多讓。人機協作在這裡習以為常,每100 名員工中就有3 名機器人共同進行研發生產工作,機器人總數世界第三。

2013年德國首次提出工業4.0概念,政府投資兩億歐元推動工廠升級為智慧工廠,串連工廠設備,用機器取代生產前採購到生產後檢驗的人力工作。軟件也能因應客製化訂單來訂購零件,藉辨識零件序號做到產品的個別組裝,也多少解決庫存的問題。

2016年,德國成為七大工業國(美國、加拿大、英國、法國、意大利、日本)中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國家,但自動化既是德國的驕傲、也一定程度變成限制。德國在經濟上的亮眼表現多是以製造業為主,在數位化的路上已較他國落後。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,德國至2016年為止,光纖僅占全國寬頻網路的1.8%,遠低於其他歐洲國家。創新科技需要大量的運算能力,而若要發展數位經濟,德國將會面臨連線能力的挑戰。

最後談到人工智慧奪走人類飯碗的爭論,前年世界經濟論壇一份數位化衝擊就業市場的報告指出:人工智慧可望創造200萬個工作機會,但也會讓700萬個低技術勞工失業,德國的機器人數量世界第三,豈不對此現象感到著急?雖然德學者Jens Südekum認為:自動化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,但是並沒有永久取代人類的工作。但同時也有研究證實:中低階勞動者的工資的確因為自動化遭到壓縮。

  

>>其他精選文章<<

 

按讚追踨世界公民智庫  

 

TEL:02-2877-1303

© 2006-2024, 世界公民島 wisland.org

Comments or Suggestions? Need Help? Write to us: service@wisland.org